台灣人愛吃!這款豆腐料理藏健康隱憂 專家:恐致身體慢性發炎 – 鏡週刊 Mirror Media


2025.07.29 11:39 臺北時間

時事

當前民眾對食品安全愈發重視,作為日常餐桌上常見的高蛋白低熱量食材,豆腐的製程也逐漸受到關注。但你知道嗎?尤其是嫩豆腐,其所使用的凝固劑從傳統的天然石膏,轉變為現代食品工業常見的葡萄糖酸內酯(GDL),就有專家認為,雖然豆腐口感變得細緻滑順,但料理方法不同,卻可能帶來健康隱憂。

前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官員、現任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講師文長安日前在YouTube健康節目《初日會客室》中指出,現代市售的嫩豆腐與傳統製程已有明顯差異。早期常用的天然礦物「生石膏」不僅富含鈣質,製成的豆腐質地綿密、營養價值高。其後因石膏資源減少,業者改用從深層海水中萃取的氯化鎂製成「鹽滷豆腐」,富含鎂質,同樣有助人體健康。

然而,如今多數市售嫩豆腐則改以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。文長安解釋,葡萄糖酸內酯雖然是由葡萄糖氧化而來的天然物質,但在轉化過程中會產生「自由基」,這是一種可能導致細胞功能受損的活性分子,與慢性發炎、老化、心血管疾病、關節炎等多項健康問題相關。

他強調,自由基在人體中本就存在,適量有助免疫反應,但若累積過多,便會產生氧化壓力,對健康構成威脅。為此,文長安呼籲民眾在食用使用GDL製成的嫩豆腐時,務必經過加熱烹調,以降低自由基的潛在危害。他特別提醒,涼拌豆腐或皮蛋豆腐等未經加熱的吃法,應審慎評估其健康風險。

豆腐作為高蛋白、低熱量的食材,深受減重族群與養生人士喜愛,但文長安提醒,大眾在享用的同時也應關注其製作原料與製程,才能真正吃得健康又安心。

更新時間|2025.07.29 11:39 臺北時間

延伸閱讀

更多內容,歡迎 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

月費、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

線上閱讀



Source link

Related posts

健康網》移工找同鄉操刀割包皮 醫曝釘子卡在肉裡 – 自由健康網

阿聯酋研究揭示:65%年輕人靠Instagram找營養建議 健康誤導風險高 @ 食力foodNEXT‧食事求實的知識頻道

健康網》陽光傷膚不可輕忽 營養師授內到外防曬攻略 – 自由健康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