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網》祖父母節最怕情緒引爆 諮商師:非修養不足 – 自由健康網


三代同堂時,孫子輩最清楚,父母與祖父母間的微妙關係。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表示,中壯年族群少一點自責,提醒自己,天天都可過祖父母節;圖為情境照,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。(圖取自freepik)

李惠芬/核稿編輯
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8月24日是祖父母節,三代同堂聚首的好日子,也是「三明治世代」的中壯年族群,面對上有長輩、下有幼小,最易引爆情緒的時光,諮商心理師陳志恆在臨床上發現,只要祖父母的一句話,就像尖針扎進中壯年族群最敏感的地方,情緒卻瞬間被點燃。

陳志恆在臉書專頁「陳志恆諮商心理師」分享,孫子輩們最了解三代同堂時,父母與祖父母相處,常常一觸即發。陳志恆說,中壯年族群都已是個成熟的大人,能冷靜處理職場挑戰,遇到朋友的批評,也能一笑置之。但只要祖父母的話不入耳,立刻擺出臉譜,氣氛降至冰點。

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
最常見的場景,就是祖父母一句話,父母親心跳加速、臉紅耳熱,還沒經過大腦思考,不耐煩的話語就脫口而出。陳志恆認為,並非中壯年族群修養不足。他從專業角度剖析,是彼此關係的獨特重量之故。以下是針對中壯年族群的分析:

4個面向 剖析親子關係

●童年的印記、未癒的傷口:
父母親小時候,對祖父母的每一次責備、比較或否定,都深深刻在心裡。多年累積的痕跡,就像暗藏在體內的舊傷,一旦被觸碰,便隱隱作痛。所以,即使祖父母只是隨口提醒,他們的反應卻比外人想像得更激烈。對別人來說是評論,對父母而言卻是「歷史重演」。

●因為在乎,所以受傷:
父母即使已經獨立、有成就,心底仍渴望祖父母的理解與認同,並讓他們感到驕傲。於是對朋友的批評,可以笑笑帶過;但祖父母的否定,卻像全盤推翻了自己。正因為期待太深,失落也特別重;這樣的痛,是來自於關係的重量。

●在慣性的劇本裡,老戲重演:
家庭互動常年如同一齣反覆上演的戲碼:祖父母用嘮叨、擔心、批評表達愛,父母則用防衛、沉默、反擊來回應。即使父母早已長大,回到祖父母身邊,仍會不自覺地自動入戲,腦袋還沒反應,身體就先緊繃。於是,舊劇本一次次重演,誰也跳脫不了。

●焦慮的投射與拉扯:
很多時候,祖父母的嘮叨並不是針對父母,而是來自他們自己的不安。他們怕失控,用嘮叨安撫自己;他們的人生有遺憾,希望孩子幫他們圓夢;他們內心匱乏不安,化為過度擔心與干涉。而子女卻是承受者:一方面想忠於自己,一方面又想讓祖父母安心。這種矛盾最容易轉化成焦慮與衝突。每一次回嘴,其實都是在說著:「請你看見我,但不要控制我」。

少一點自責,並提醒中壯年族群:
1.不是討厭父母,而是童年的印記;
2.不是修養不足,而是因為你在乎;
3.不是性格缺陷,而是家庭模式的慣性。

陳志恆要中壯年族群真正的成熟,不是要求祖父母徹底改變,而是當情緒可能被觸發時,對自己說:「這是舊模式在運轉,但我可以選擇,不被捲進去。」

☆健康新聞不漏接,按讚追蹤粉絲頁

☆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,請上自由健康網


免費訂閱《自由體育》電子報

熱門賽事、球星動態不漏接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
點我下載APP 
按我看活動辦法





Source link

Related posts

健康網》移工找同鄉操刀割包皮 醫曝釘子卡在肉裡 – 自由健康網

阿聯酋研究揭示:65%年輕人靠Instagram找營養建議 健康誤導風險高 @ 食力foodNEXT‧食事求實的知識頻道

健康網》陽光傷膚不可輕忽 營養師授內到外防曬攻略 – 自由健康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