懶人包|換季保養怎麼做?關鍵字聲量飆升,皮膚科+中醫雙視角全解析。
初秋一到,很多人就發現臉開始鬧脾氣:底妝容易卡粉,臉頰緊緊繃繃,甚至還會冒出小屑屑。明明白天還有點熱,但早晚的乾涼空氣已經在作怪,膚況一下好、一下壞。也因此,每到這個季節,網路上關於「保養」的話題總是熱度飆升。有人急著補水鎖水,有人開始討論修護敏感,還有人提醒防曬依然不能偷懶。那麼,初秋保養到底該怎麼做,才能讓肌膚穩定度過換季?
初秋保養熱度飆升 「保濕、修護、防曬」成三大關鍵
初秋時節,陽光依舊熱烈,早晚卻多了幾分涼意,加上空氣逐漸轉乾,讓膚況變得不穩定。很多人這才發現,妝開始卡粉、臉頰發緊,甚至冒出脫皮的小困擾。這段時間,保養需求幾乎是集體升溫的。《網路溫度計DailyView》透過輿情分析軟體《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》觀察,回顧去年初秋時期(2024/9/1~2024/9/30)「保養」討論度大幅升溫,發現「保養品、保濕、肌膚、臉部、皮膚」等與基礎護膚息息相關的詞彙頻繁出現,顯示大家最在意的還是鎖水與滋潤,避免換季造成乾燥緊繃。
進一步觀察榜單細節,可以發現一些值得關注的趨勢。「修護」討論熱度明顯攀升,代表不少人在對付泛紅、脫皮等敏感狀況時,更積極尋找舒緩與修復的辦法;至於「防曬」在初秋依然榜上有名,提醒我們即使天氣轉涼,紫外線依舊是肌膚老化的隱形推手。另外,「專家、懶人、健康」,則反映了兩種不同的保養態度。有人會求助皮膚科醫師或美容顧問,有人則追求快速、簡化的懶人保養,想用最省時的方法維持膚況。
在《KEYPO大數據》觀察的討論熱點中,「保濕」和「肌膚」頻繁出現,顯示鎖水與滋潤正是大眾在意的核心。因此,最常見的延伸疑問就是:乳液和乳霜到底該怎麼挑,才能真正達到保濕效果?

乳液vs乳霜怎麼挑?食藥署揭保濕產品關鍵差異
在眾多討論裡,「乳液、乳霜怎麼選」始終是初秋保養的熱門疑問。食藥署指出,兩者雖然同樣具備保濕、鎖水的功能,但油脂比例與質地不同:
乳液油脂含量適中,延展性佳,適合一般或混合性膚質。
乳霜油脂含量最高,滋潤度最好,特別適合乾燥的秋冬與熟齡肌膚。
食藥署進一步補充,若肌膚缺油,就需要靠乳霜補充脂質;相反地,油性肌膚則建議選清爽質地,避免增加負擔。
挑對產品只是第一步,真正的挑戰是「如何使用」。保養瓶罐擦得太多不但沒幫助,還可能讓換季中的肌膚雪上加霜。這時候,皮膚科醫師以下的提醒就特別值得參考。
初秋肌膚保養重「減法」 皮膚科醫師提醒少即是多
亞東醫院皮膚科主任蔡雅竹提醒,換季時皮膚格外敏感,保養並非越多越好,而是要「減法」。她強調,天然不等於最適合,重點在於成分是否單純、添加物是否越少越好。若盲目堆疊產品,反而容易讓肌膚過敏或變得不穩定。
在日常保養上,她建議清潔適度即可,一天洗臉一到兩次,不需頻繁使用強力清潔;洗面乳選擇單純、不含過多添加物的就好。至於化妝水,其實不是必須,洗臉後直接擦上乳液或乳霜,保濕效果更確實。
防曬方面,她提醒一般上班族在室內使用SPF 30就足夠,若要長時間戶外活動,再選SPF 50的產品即可。因為係數越高、質地往往越厚重,不適合每天使用,否則反而會增加肌膚負擔。
蔡雅竹強調,初秋保養要抓住三個原則:清潔適度、產品精簡、情境式防曬,如此才能真正讓膚況在換季時維持穩定。
初秋保養不只擦乳液 醫師提醒「情緒、飲食都要顧」
但別忘了,秋天的變化不只寫在臉上,心境、作息、飲食通通會牽動肌膚表現。除了臉上的瓶瓶罐罐,初秋的保養更需要身心一起調整。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劉亮吟指出,秋天是自然界「由盛轉收」的時節,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逐漸沉靜,如果沒有調整,就可能在換季時出現皮膚乾裂、情緒低落,甚至咳嗽等不適。她提醒,生活細節就是最好的保養:
情緒:保持心境安寧,避免長期陷入憂愁。
作息:早睡早起,夜裡避風寒,清晨舒展肺氣。
飲食:多吃梨子、芝麻、蜂蜜等潤燥食物,少碰辛辣刺激。
衣著:隨氣候逐步增減衣物,避免忽冷忽熱導致感冒。
劉亮吟強調,初秋保養應該「內外兼顧」,肌膚與身心同步調整,才能真正安穩度過換季挑戰。
分析說明
分析區間: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09月01日至2024年09月30日。
資料來源:
大數據(股)公司旗下輿情分析軟體《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》。
研究方法:
《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》輿情分析軟體擁有巨量資料,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: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,其內容涵蓋Facebook、YouTube、Threads、TikTok、Instagram、新聞媒體、討論區、部落格等網站,針對討論『保養』相關文本進行分析,調查「熱門關鍵字」(註1)作為本分析依據。
*註1 熱門關鍵字:透過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』輿情分析軟體,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;次數越多,字詞越大;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。